(三)斗戏
' M7 \# m+ Q. O1 {* I1 z4 h大家可知我为何喜欢看小焦的前期作品而不待看后期的?其实理由很简单。前期的他虽然演技并不完美,但和他配戏的演员都很强,应该说比他还强,而小焦则是属于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类型——这就是我为何认为上述小焦在《七侠五义》中反常的理由,照理应该演技也跟着有所回落嘛。" t2 @: X/ B0 R( w
* _. K9 \/ J( C$ l/ w
+ y- R( m1 I5 B/ l) I: |
记得曾看过小焦某个采访。里头他提到跟老演员陈沙莉对戏(陈沙莉就是《大汉天子》里头演太皇太后的,不知道的给我去看75的“真命天子”,就是里头客串的那个尼姑,此外还在《侠义见青天》里面出演过太后)。陈沙莉是出了名的强势,小焦在跟她对戏的时候完全被震慑住了,以至于没办法演好。其后他钻到厕所间一边扣门一边对自己说:“焦恩俊,你不可以怕,怕了你就完了。你要看着她的眼睛,你不可以怕。”(应该是这么说的,N多年前看的采访了,我的记忆力不大好)然后出来再演,他就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命令自己盯着陈沙莉不可以躲,以至于拍完后大家都以为这男孩子眼睛有毛病。小焦说的时候是以开玩笑的口气,可是我听着非常感动。他的这种好胜心直接表现在演技里,就成了一种超越的动力。我从不担心小焦赢不过对手,就怕他没有对手。
1 ^1 g2 E: a4 u1 u$ L
1 Y& P& Y5 g1 s8 r 5 o8 r; H$ g; u) L# P' I5 C
以前的台湾演艺圈,演技好的真不少。比较一下台湾、大陆、香港三地演员,台湾演员可以说是拥有个性演技最多的演法最五花八门的。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是由于台湾演员的演技比较夸张(参看马景涛拍秘史系列导演对他的评价),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应该说是台湾的拍戏方式不同造成的。大陆的导演有点像保姆,该怎么演有时候会手把手教。香港我不清楚。而台湾据我听到的说法是,导演不会教你怎么演,只会告诉你你演的是不是他要的,演不好就一遍遍地演,直到演好了为止。这在某种程度让演员学会独立,不断思考自己的演法,不断精进,所以当年的台湾演员的演技很多都很强悍(别跟我提现在的,现在台湾年轻一辈若要提演技,那根本是侮辱演技本身)。
4 o7 F. l( e2 n5 u7 A! e- T P7 t( _, l: V9 U
9 P/ m! c% b5 s3 z3 A0 p- }
对手越强,小焦就越强,即便孙哥这样的戏精碰上小焦,胜负也很难说。所以75的焦猫之所以经典得让人发痴发狂,我把一半感恩之心献给孙哥和其他演员。. v, M% Z$ X& U# N4 ^- d% _
& n, D. A1 C3 v5 H
- H. j% W4 e. K$ e" {; U0 x" ?看小焦斗戏,绝对会上瘾。那种感觉就像“千军万马从中过,一剑纵横斩乾坤”,他在前头杀敌,你是他后头的小兵,又畏缩又自豪地跟着摇旗呐喊加冲锋。什么都不多说,献上华丽的实战说明。' w& h" I$ X- O$ S3 e) m, O$ }
' S0 o9 [2 r6 j% U
2 T& m* B' j% l7 x9 G, @/ x! B1 k- R斗戏,诚然斗是关键,但这个“斗”字还是很有讲究的。气势上压倒,语言上胜出,抢镜头,比帅气。既然斗了,就想赢,但赢不能赢得没边,毕竟这还是戏,讲究彼此协调。所以斗戏是要在配戏的前提下进行的。
) R1 f% J6 C" ~# c1 G( t/ P) Q' _9 v4 t1 b" g4 @
, y; r- ]9 v6 `- j+ E' f s斗戏的实例说明比较有难度,大体主要还是一种感觉,再加上我也记不清楚那么多细节,在这里仅仅给出一段《捆龙索》的分析,别的请允许我马赛克式笼统归类。7 F, s0 g% k% o5 M
1 i- o) J, A7 N- B3 M8 ^ / J Y% `" c. l1 [
来,请大家抽出《捆龙索》第六集的盘(哦活活活活,这集可说是猫鼠斗戏的集大成者啊)。选哪里呢?为了让大家容易分辨,我们剔除掉分镜困扰,单看一段昭白同在镜头中心位置的无断点拍摄内容(这段不是该集斗戏内容最精彩的,不过因为取镜公平才选这段)。
# s/ {% m1 c+ I9 y
! `$ }. c# \6 n1 v& X ; p1 O$ J) g! ?! J' Z9 Z" |0 `
狂奔停下的两人,白玉堂朝天大吼:“娘啊,为什么?!为什么要把我和这只臭猫捆在一起?!为什么?!”5 z- ~" b# y: B: T+ s5 k3 k- u
6 W) Q% p1 I# o5 Z) r; T1 n- r' S) g( f
8 s/ P/ k& l1 D4 B5 l) R
——请看这里,孙哥开始抢戏了。两人同时跑来,喘息吃力的程度各有不同。照例跑这点路白玉堂是不该那么肉脚的,但在镜头前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孙哥加重了幅度,先是躬身喘气,然后在吼台词的时候再加以仰面。还有配合台词“捆在一起”时拉捆龙索的动作,真是恰到好处。此时基本上观众看的主体就成了白玉堂。! e; @/ z( H; M% r
/ l r; `: a) V9 a8 ^! v# M/ b+ l
# Y( b5 ]$ A% D, D1 c) X" i& ?1 v展昭不快:“你可不要高估了你自己呀。你以为谁愿意跟你捆在一起?不过我实在不明白江宁婆婆是何用心。”, Y4 o/ q4 B% U3 V, ?- V [
6 n0 \$ f5 ~" F
% x+ v/ z d# O( k) t- M2 i——来了来了,小焦反击了。而且这一反击从孙哥拉捆龙索就开始了。他在被拉之后,做了一个侧望的静止。请留意哦,这个侧望仅仅是头部侧转,身形没有一起转。我认为这可以算是一个技巧,因为除去演员说台词时比较容易吸引观众注意,抢镜头的关键之一还在于如何去占据更多的镜头画面比例——尤其是正面比例。举个例子,王艳拍《还珠格格2》时曾说周杰喜欢抢镜头,原本是她在说台词,周杰背对镜头,但是说着说着周杰会慢慢转身以正面对镜,甚至上前靠近镜头以占据更多画面比率。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上述昭白这个镜头,扣除入镜的50%的景物,孙焦各占25%。如果在孙哥一拉捆龙索小焦就顺势转身,那小焦的画面占据率大概就只有17%左右了,而那时观众的主视线还落在孙哥身上,小焦的转身动作基本上是白废功夫。所以他以这个侧望定格蓄势待发,在第一句台词完结,说第二句时才以小跨一步转身增加人物形体动感,而在言第三句前先向前两步抢镜头(画面占有率),这时基本上所有观众的眼睛都会盯在他的身上了。6 `) U" ~3 r. s
2 r4 X! L0 Y+ \, O& q {0 ~# ]/ @0 Q9 R. C6 J
白玉堂:“诶,我倒要问问你,你到底有什么用心?你把阿敏藏到哪里去了?快从实招来。”9 V4 {8 y# @9 N7 N( E
`' k0 ?4 g3 k3 Y
+ x/ @, P& u, c
——大家这里注意哦,这一段孙哥腿部动作一共有三下,前两下是和小焦相同的上前动作,而第三下原地踏步配合极小幅度的侧转,加强了“你到底有什么用心”这句台词的作用。
0 ]7 w. m- f7 x5 f6 \
7 ^! M0 ]+ k. }6 |9 F) p& x3 [ Q% Z- {( _# y7 a8 a+ q0 x5 {; j: M
展昭:“展某跟你说过千百次了,我绝不会私擒阿敏的。”
7 P- c2 w% H8 t; F# a; d# g
5 s/ q; Z4 u' l5 c 1 w3 o- u( y W% | m' }4 a. F
——小焦的反击是在讲台词时恰如其分地加入了一个以剑柄指人的动作。此外再向大家介绍抢镜头的关键之二:动态。动态的事物总是比静态要吸引人,这也就是我先前说大多演技派、个性派演员都是“动”派的依据。孙哥以跑后加重喘气幅度做动态文章,而这里小焦则利用道具,以左手频繁的荡剑动作来增加自身的动态效果。这一点尤其当剑平面展示在镜头前荡动更为明显。
& i) T' r/ y7 _+ x( M- M* N3 x
; N1 k! K. N0 P% R* t1 `! c( W
5 c* A/ Z9 J) v" H' g' ~! X3 L& \白玉堂:“此话当真?”展昭:“我骗你,对我有什么好处?”
" }' Y2 J: u5 t& ]' ?3 m; d, I白玉堂:“好,我知道他们往哪里去,我有把握追到他们。只可惜多了你这个累赘,怪讨厌的。”
2 t# [5 L+ V0 i0 k' i& P! _3 e
1 C0 S& A1 |+ Z9 x- I1 d
: x9 k) q, W; W) t ~% d; Q4 C M——我个人是一直觉得孙哥的白玉堂演的有点流气,不过合着剧本倒不会很奇怪。像这一段,在说“只可惜多了你这个累赘,怪讨厌的”时抬起左手看捆龙索的动作眼神,若不是那股子流气,可能在讽刺猫这方面就不会让观众觉得好玩、知道这是白玉堂使小性子了吧。
. y# v; c, K) S( {$ X) X3 C! Q' h8 y
2 w) f. ?- X* o9 W. Q N) { Z( U+ A
/ l' Z/ t' A1 k展昭:“告诉我,他们前往何处?”% r Z4 V9 Y- h2 _; C2 _' z
' Y+ S: G; i, q; g+ o
5 V$ A6 S! X/ E' I: E: ~: p
——其实演展昭有很多吃亏的地方,像孙哥演白玉堂全身上下都可以动,都可以成为戏的本钱,但这一点绝对不适用展昭身上。尤其小焦演的展昭十分英挺,是个恬静儒雅之人,既然把宝压在“静”上,要在静中求动只能另求他法。纵观整部75,小焦把他的动态大量投注在眼神之中。此处,孙哥抬手看捆龙索同时,小焦仅以眼神的上下巡回做配戏表演。、,而到了自己台词部分则是以抓住孙哥手臂来表现人物迫切的内心情绪。3 c! }; g A: F- J
! c3 \% o: S) L6 Q8 @+ }' p* J/ }+ U / a: Z1 e6 ?0 G
白玉堂:“我不会告诉你。”
9 R4 ^* a: z5 q4 t, Y4 l展昭:“你不要忘了,我是你的累赘。到时候我自然会知道的。”
% _- q' [1 m+ _& @& i, C% o1 `; ~" N+ s& ?' z7 f
% t2 A4 y4 D d; ` d
——这一段孙哥运用了两个表情定格。其一是在“我不会告诉你”的坏笑上,第二是小焦说“我是你的累赘”时他让自身面部僵硬了数秒。而小焦祭出了他无人能敌的笑容,而在说完“你不要忘了”后,猛地拉起捆龙索,宛如回敬最初孙哥狠命拉扯绳索的举动。
' l( _; U. j X' f. |; i s) b. F! C- _7 q- Z& r
4 _: m7 X6 K+ i( E; W
所以斗戏第一战,毋庸置疑,孙焦对决!
; w7 r# O" a0 \1 Y, ?/ E& g6 S9 W; ?$ e( }; v
2 U4 f/ `7 Y% e! {2 l昭白斗,孙焦对决,可以说打了个平手。或者也可以讲,他们配合时的默契感要比比斗过招更高些。75中唯一有输赢的并非斗戏斗出来的,而是因后35集的种种拍摄问题而产生的变相演技差距,这上面已经提过孙哥后半部演技下滑的问题,不再重复。所以不能不公正裁决,孙哥在75里输了小焦一仗。不过兴迷们先别跳,孙哥还能让你们丢脸不成?之后《木兰新编》里的小吉利可是结结实实扳回一城(泪奔,偶家小吉利啊~~)。当然,我以为《木兰新编》里小焦输的不难看,因为首先人设就落了下签,此外跟苏吉利的直接对手戏也少。小焦演技是正常发挥还是超常发挥,往往看对手戏的演员的水准,互动很重要,若是配合得好斗得起来他就来劲了。而孙哥不同,孙哥演戏不管你是骡子是马,是拉出来还是不拉出来遛,他都演他自己的,很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加上本身演技的起点就高,自然能在《木兰新编》中略胜一筹。
2 Q: V2 M1 w8 x+ `/ J1 P5 }0 E0 K
( w* n9 K4 d1 x* ^1 l" q 6 }/ E& v, o0 c) S! w, s& u
第二战,张焦互搏!, A3 Q. b, w9 h
3 M& z) L2 o5 T8 n/ i8 H% g/ x ' Q& P9 D3 h0 ^2 a; U
这一场十分有趣。张卫健同志演起戏来很有点杀人无形的味道,是个天生斗戏的主,他活蹦乱跳上窜下闹总是强拉所有观众眼光到自己身上。可惜,哈,小焦的腿果然够长,狠狠给了他一跤。我承认,我看《圣武令》的时候很上瘾,情节啥的我没怎么留心,就关注他们两人明里暗里斗戏了,虽然场数不多。有一幕,张卫健要小焦演的萧逸龙模仿他的动作。张卫健大家是知道的,鬼机灵一演员,稀奇古怪的表情动作多得很,我本来有点担心小焦,可没想到小焦还真是一点不差地都模仿出来了,而且动作更自然更漂亮。整出《圣武令》小焦不但没有被张卫健压制,甚至华丽反超,最后还主动请缨把自己挂掉以夺取观众的眼泪和强烈好感,看得我一边叫好一边把大腿都拍红了。- A+ W% c2 }. s# ^8 d8 A8 U& n
4 R& J8 c- u, M+ D9 N
) e/ @) L+ n# L! U第三场,朱焦掐架!
$ S" d1 e6 B+ t2 A; w
+ `+ y& S4 F0 A % L2 C7 u: R; ]4 l
虽然我觉得小焦很少跟女人斗戏,但也不代表没有。《苍天有泪》里他跟朱茵就斗得不亦乐乎。不过这两人斗起来特有意思,与其说是在斗,不如讲是他们斗得越凶狠,越显得貌离神合,于是乎这一斗便有如联通一气玩了琼瑶一把。+ J2 o( ]7 D U6 c2 c$ I) c$ L. \
6 a8 {1 _" i) Q A( E% S $ @, d$ d; k3 T! i4 S) K2 y
大家或多或少应该都是看过琼瑶戏的。琼瑶戏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主次分明,男女主角地位不可动摇,正面人物形象之不可动摇。然而《苍天有泪》破天荒地破了这一规矩。连我妈这样忠实的琼瑶粉都说看这片子比较期待展夜枭和第二女主角萧雨娟的情节。我不知道琼瑶有没有后悔让小焦去演展云翔,但我想如果我是她,我会后悔的。因为让配角的光芒掩盖主角光芒这种事,任何一个制作人都是不愿看到的。在这里允许我为成为炮灰的庹宗华(饰演展云飞那筒子)默哀一分钟。# k( E* q" p! I: z3 d
. j; `0 Y5 u: D/ a4 g. a2 m
6 \, T( {( k ]0 A众所周知,云翔这个角色是小焦主动要求的,不过如果我是他,提出这样的要求一定会后悔。就事论事,《苍天有泪》里展云翔的人设很糟糕,典型为坏而坏的坏人,没有特色可言,亦没有可塑性(不是我不敬想批评琼瑶奶奶,实在是她笔下的坏人几乎没有一个是有格调的)。然而我毕竟不是小焦,正因为我不是,所以当看到他把这样的角色都塑造起来才觉得佩服。
. T1 y' x: p; n$ F9 O
; D K3 v- m9 b9 I+ W8 a 3 j2 |4 x( Q8 P; H) u; @9 u
第三集也不知道第四集结尾处有一段关于剥菱角的深情告白,让我深受感动。看云翔深情而阴郁地凝望妻子,言着自己凄苦的回忆,看他心痛地忍不住流泪,突然觉得这个人物原来并不是那么可恶,只是单纯地渴望别人的爱与注视。
, u* [' Y6 n/ E t/ U" M
3 v" W( \5 D, w+ Q
) k" V) G8 A$ B9 I; ]$ p一感动,害我当夜为他写歌。可要知道,除了昭昭,我这辈子还没为小焦的其他角色写过呢。这还不算,特地又找来原著看书,没想到大失所望。虽然是同样的对白,同样动作的描写,然而感觉全然不同,那一段情节竟成了云翔对他大哥纯粹的妒忌。随后我猛然明白过来,原来云翔这个人物人性纠结的部分是小焦赋予的,而并非琼瑶。是他剥落了云翔这个脸谱坏人的面具,作为活生生的人推到观众面前。就是这小小的一段细节,令同看的班上女生给出这样的评价:“唉,都怪他爸太宠他,都怪他妈没文化,都怪他哥假正经,都怪他老婆没品味,更怪那雨鹃勾引他,他才会变成这样,唉,他真的好无辜喔……可惜了一个帅哥。”0 h5 h' i9 K2 f; O& S* o8 }* Z' L
小焦啊,展云翔让你演得值回票了!
" c7 Z D0 x0 f l x& ?8 c
9 S- a& L" i! t, \
7 X( \4 a4 y7 k4 z6 F: \第四场,双恩连战!! {5 v. J S& }+ x" j6 b
' h5 S& j3 Q: _, y: w
) g- W! X7 Q% q" Q% }+ ?3 }" @若问我和小焦合作过的女演员里喜欢哪个,龚慈恩是首选。龚焦两人外貌登对,演技也一般出色,而且还和劲版昭“恩爱”过,最后更是嫁给了电影《五鼠闹东京》里的展昭林炜,天哪,简直就是现实生活中第一猫嫂,羡慕~。这两人斗戏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互抢互攻的强硬行为不多,倒是有点像小夫妻你逗我来我逗你,于是自身表现会猛增,跟催化剂似的。, A+ J0 G; s1 Y6 R
: q u- o+ J* u. D
, h2 p* F8 B8 v) g; ^& x7 Y, f两人一共合作三次。都是男女主角配。
3 ]" i2 \3 P$ E- R9 _3 n; ?1 h, F' `+ w; }4 K
! f/ J9 Q- S8 d& \( l
第一回合,75“公主逃婚”。公主赵灵的人气可能是75女角中最高的。可爱机灵活泼自大,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可惜偏偏对上一个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比死心眼还多一个心眼的展昭,想不投降也不成。4 L4 i+ Q: \4 I0 A6 r4 c: E
" T( Y. n+ e0 E5 C* Q# {( x% p5 Z
6 p& I b& V0 i; U第二回合,《射手座》。《射手座》我个人是认为龚慈恩要稍胜一筹。当然剧本方面的偏向是无奈的,庄立言这个人物的人设并不算很出色。不过我还是要说小焦演的好。古装戏跟时装戏的演法是不同的,不但在于动作的幅度要大,还在于节奏上要稳,要优雅。而时装戏则正好要破除那个节奏,而显适当的凌乱。我很喜欢《射手座》里小焦打电话的一段表演,记得应该是穿着黑色紧身背心坐在玄关吧,讲得还是闽南话。因为是很早以前看的,具体细节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这一通电话有许多表情姿势的变化。3 N- e/ x( i# k' h7 R W5 D0 H
) _, k% `2 t9 E/ T% b
7 F8 u2 `; D* B5 w6 D& T5 X
第三回合,《新鸳鸯蝴蝶梦》。这个戏我个人认为剧本方面偏向的是曹鼎文,而里头小焦的表演很出色,扮相也好,倒是龚慈恩有点显老,身材更是遮不住的水桶腰了。借来盘后引得我奶奶忍不住陪我一起看了个通宵(话说我奶奶很喜欢小焦啊,老问我有没有他的好片子看,可惜偶奶奶想看的只有言情片,武侠的拿不出手啊)。8 X# J* t, G4 [3 s
; Y: H8 `* u7 f! J
9 G' h9 z1 U+ g' y$ g% Q' I第五场,四人行!6 _0 Y) I! D+ G. Q1 |
, }0 s$ |( Q" _" h- j
' p# P: f5 ]# e t9 V原本只想写《青蛇与白蛇》里的张玉燕和小焦的对手戏,可惜四个主角里面我认为张玉燕演的相对最差,坦白说真要扯她跟小焦来论斗戏有点困难。没办法,只好把另外两位也一起拉进来凑热闹了。
1 `4 ~; V2 y8 ~+ z% t& l3 V
- l# J% e5 H, ^5 V* r4 r: s* R 9 m' @! d0 \- d
先要说的是《青蛇与白蛇》让我对范文芳惊艳了一把,过去我并不认为她是个演技多么出色的演员,不过这一次凭心而论,真的演的不赖。尤其她在剧中一人塑造五个形象角色,还各不相同,区别明确。当然我不会就此认为她演技无以伦比,因为那五个角色本身区别就比较大,作为一个好演员都应该演的出这些角色的区别。提这个,其实是想顺便鄙视一下萧蔷在《小李飞刀》里林诗音莫兰这两个角色的区别表演,真是一点点也比不上范文芳。我记得在《小李飞刀》拍摄时曾在某个上海的电视节目看过外场采访萧蔷小焦他们,当时她就对那两个角色做过区别表演,可是看得我很汗,太过做作,区别也不咋样。萧蔷的演技可以说也只有《一帘幽梦》里的绿萍才可圈可点。$ ]! I# f- Y6 p2 ^& j. m( J
' d' ~5 M1 F* s: u. A, a
5 f; \5 b6 a( H) |. T G2 G李铭顺在该戏中表现为敢演,我对为了演出不惜破坏自己形象的帅哥向来给予追加分,他的许仙演的不错,许世林却不怎样,可能也跟剧本有关吧。杨佩佩制作的片子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虎头蛇尾,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剧本上。' ]- \% |8 y( C/ G7 B( T, _7 A+ g5 s
4 _8 }, s0 ^& m9 F! M; U& `+ r8 _
8 ~3 F2 I7 c; n) A0 z
至于张玉燕,我认为她对于青蛇的感觉完全找准了。身段也好、妩媚也好,都不错。但我之所以说她是四个人里头演的相对最差,是因为她演过了,则显做作。手上的动作太多,不是勾引时作调戏状,就是装可怜时捧脸玩头发。在造型上青白都是右肩有一缕垂发,而青蛇白蛇同时都利用这一特色加入了不少玩头发的小动作。只是范文芳在这一表现上很自然,次数有限,张玉燕则明显多得有点让人不能忍了。我看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她不知道自己的手应该放哪里。当然最后两集她跟小焦的对手戏却是非常精彩的,尤其结尾的那段化珠,我连看好几遍(强烈声明,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张玉燕的,之所以这里批她挺狠,是因为演过了要比没演到位,更让我觉得扼腕)。
) `3 Y" R9 |% ?! `- h1 @" l! N/ t0 m) s. g* t. n- Z' t4 b
. T+ c2 t& I/ S& I) s
最后来说小焦,他在该剧的表演精彩极了。他不像范文芳是以不同角色来秀演技,角色本身设定的精彩度也大大不如青蛇白蛇,但是他却用同一角色的不同时期来发挥自身的表演。小焦在该剧的出场是四个角色中最少的,可是就在有限中小焦发挥了无限,从石君宝到苗君宝到法海到最后的云水和尚,人物层次过度之精彩准确,堪称我看过的所有焦剧的榜首。关于这里的人物塑造,之后再做详细演技点评。
2 h0 D, C4 e% r0 [/ C9 ^- a' r
' p* n2 a) D3 d# m
: C) s7 `+ R5 Q+ @2 f- r所以《青蛇与白蛇》,无论是私心还是公心,我都把这一“斗”之桂冠颁给小焦。
' r, Q4 H1 ~; \8 F9 ^, Z- [7 U- I, E9 E$ y+ r
& U) _, w$ M) L2 d3 [% y N第六场,群英会!
& }6 ?1 U8 `6 m5 l0 d
, x6 l- C( i2 t/ x
. B ~. R6 t' ]8 h8 t1 C* H, g“单打独斗”,小焦很强。然而我没想过“群殴”他居然亦能拔得头筹。《施公奇案》就是“群殴”的戏码。饰演施仕纶的廖峻、饰演康熙的崔浩然(《超级女巡按》里的崔公公)、饰演贾青天的邰智源(75里饰演蒋平。《包青天》“狸猫换太子”单元饰演郭槐,我很心水这个角色)、饰演秦大悲的黄伸裕(75“捆龙索”里客串白河县捕头,后被涂善杀害。此外《包青天》“真假包公”单元饰演龟仙爷爷,呼,我爱龟仙爷爷),这四人可算是老戏骨大集合了。加上小焦饰演的黄天霸,整一出生旦净末丑华丽登场。
' I' m* M. v b# s0 ~! M$ P/ z9 [- d" ~) { g
7 N7 v; W6 k. v& ]; S% m生,小生,武生。黄天霸侠气干云,当仁不让。! `8 J+ p' G. f2 a0 e4 i
旦,女即为旦。秦大悲弃阳从阴,勉强充当。
, d8 ?/ Q- i: s4 X( p1 f& |& s净,花脸。施仕纶又丑又瘸,却智在心中。
- R, B% p h6 H1 y末,老生为末。康熙爷老成世故,胸中开阔。
6 [/ A2 j! k2 H5 v丑,丑角。贾青天嬉笑怒骂,自成一绝。
, a/ Z; y0 j* v
; m0 \8 g2 i K m& a9 M; l
) n* V" d& ~4 B9 O$ D; ~各走不同戏路风格,看似大杂烩,闹闹腾腾,合起来相得益彰,斗起来不分伯仲。小焦最终险胜,不能不说承了编剧的情,悲情戏码一出,哪位妈妈姑娘小姐们不被催得潸然泪下?
" }" F1 H" E5 M/ r, k6 ?
2 l3 Z) F: R0 r8 G- o
" ~) w" M5 q6 V7 k* b$ J0 {暂时想到以上六场。啊?问我为什么都是早期的作品?为啥不写近期的角色对比?我说同志,您先帮我把他的对手找出来我才能写啊。以前有老演员带他,他反超,乒乒乓乓,斗着才好看。现在是他带别人,晚辈没有一个敢跳出来跟他斗的,我有啥办法?看不到斗戏的戏码,我不比谁都郁闷嘛!& x$ a9 H( T# V. |; B* x
# N. c A4 n9 e) l% y 0 u5 ~) D% V" d7 P+ w
另外雨花猫提到《绝色双娇》,认为应该谈一谈这里面的斗戏。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部戏和其他焦剧一枝独秀不同,众多人物还是颇为精彩纷呈。当然个人倒是还有另一种想法。《绝色双娇》里面众多人物个性都很鲜明,不会被对方压制。但那种区别,除了斗戏之外,还有更多是属于港台大陆三地演员的本质演绎区别。波长不同,表演上的区分与亮点就更明显。当然这是我一家的妄言,有兴趣的人倒是不妨分析一下这部戏。
C$ I6 h: Z+ [( N+ k3 f0 C% J
2 O$ E- }+ s& \(四)脸部演技
/ V2 R- E4 ~ T8 d$ p说完形体演技,观赏完热闹的斗戏,接下去似乎应该把部位往上移到脸部了。& h* y" x/ b9 ?* c) f
$ U) v( Q! w& }9 j6 \, ] . X1 m8 Q, @6 [3 F2 A. K
喂喂喂,收收,收收,什么德行,口水都滴我身上了。不要一说到脸就一个个眼冒心心脸泛桃花。再次注意我的标题,这篇评论的是演技,是很严肃很学术的东西。不管你们多花痴你们的大侠,现在都请幻想他的脑袋是青菜萝卜。
3 ?6 N& _( b3 V/ c. d. N
! k$ p7 j" R' ~. l0 s, F * O& W+ G T: W; U% a
面部表情的演技,在外行看来是比较难的,因为情绪控制不可能收放自如,但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我认为做不好是很失职的一件事。0 Y; i& [' i$ \9 v) n# D( _0 Z
5 n3 s! V$ D% e6 Q
5 W; ]( r6 h* J4 Y面部表情在演技上也能分为“动”“静”两派。动是比较夸张的,代表首推我们的咆哮教主马景涛同学(表问偶为啥叫小马咆哮教主,偶从别处看来的)。静则是偏于正常的,代表……诶,小焦,又该你了,上吧。(某焦终于忍不住大发雷霆:死丫头片子,从一开始就要我又是转圈又滚土坡,单挑四个不算,还打群架。你要累死我啊?!0畏缩:这不,是在解析您老的演技嘛,表气表气,气坏了身子,我就真的死定啦。)
4 M' @0 j" h7 q+ `3 N
& S6 Y+ {) H. X 9 X3 N t( F _3 T5 X1 M
小焦的表情有多到位,想必每个焦迷都是清楚的,我就不废话了。这里提一个我个人的观点,是针对《狼侠》的。小焦在《狼侠》里第一次出场时跳到了高处的横木架上,然后回身顽皮地咧嘴一笑。我觉得这一笑,小焦有些过于夸张,完全承袭了《绝色双娇》中朱寿的演法。其实如果只是上扬单边嘴角哼笑一声同样能表现俏皮,而且形象上会更好,毕竟帅天行不是朱寿,不需要那么闹腾。4 j3 m* W7 O6 I$ b# ?
1 p2 ^8 S6 W1 D
' ^, p. k2 C' a0 r+ C+ J# |
此外还有一个表情不得不提。《飞刀问情》里唐蜜假扮李寻欢的一幕。虽然看到小焦满面娇羞小嘴一扁的模样让我寒毛直竖,但就情节而论,这里的表演很出色,居然还会撒泼跺脚,模仿女态挺成功的。
' B. b3 Y+ ]+ d+ n) M7 x. q& g5 I% X+ i y, [# O# M$ C/ v0 d
2 i9 X! o' h; m X
接着说一下面部表情里的眼神运用。小焦的眼睛可说是他降伏观众的一大利器。打死我都不相信喜欢小焦的会有不被他的眼睛“煞”到的,尽管你仔细去看小焦其实是大小眼,呵呵。
( q6 a) V# u! k; z& _" f* U- c5 \2 h! ]3 G
8 k5 G3 O# C8 [
是不是有人想问我干嘛提这个?那当然是拿来郁闷你们咯。我当年可是被郁闷的不轻。正所谓独郁闷不如众郁闷。$ F- z7 k I7 i' p* {* o/ K
3 E1 H7 W! k, x: O9 d) l+ P' @" D- j
4 a4 n2 T) _- D! Q; O. {
知道要放《包公出巡》,不断对室友耳提面命说焦版昭如何帅如何风华绝代,然后一下课拉了她千米冲刺去食堂观片(我这辈子长跑没跑那么快过),谁想碰上“梦回青楼”里的乞丐昭,当场偃旗息鼓。就看一个个学生经过食堂的电视机下都会说上一句:“诶,这不是演小李飞刀的焦恩俊嘛,怎么这样了?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直到第十个人说完,我室友当场爆发:“这就是你成天跟我说的帅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展昭?”我的脸啊,头一次被出巡丢到了姥姥家。所以坚决支持许许的标语——“谁提出巡我咬死谁”!(另外还要咬死小狐狸,你帮哪个单元写词不好,偏偏帮“梦回青楼”写,我还偏偏就选了那首词谱曲。飞泪~~我不活咧不活咧~~~)
s7 J: v% l/ s* A, A, B6 z
) T2 [: c' r1 {: O2 i1 \% W0 K' ?9 b
) a4 H+ t# Q2 {/ I* s咬完了嚎够了,喘口气再回来,我们继续说眼神。这里又要拿上述提到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了(再汗一回)。小焦眼睛上的功夫我实在佩服地一塌糊涂,静时可以完全凝于一点,动时利可比刀剑,柔可比溪流。以下做一系列实例简介:0 ^7 \/ Y' \% Y5 Y9 t' p7 t
; h6 J5 c3 Y( z4 g0 K8 s
7 \5 m3 y9 X' e1.睚眦——《小李飞刀》最后一集与上官金虹对战,小李怒目一瞪,手握力拳。: B, r3 L2 |# ^- T- [
一般来说瞪眼睛很难瞪得好看,整体要圆,大小还要有所控制,过大而显骇人,过小则怒意不显。小焦瞪眼总是恰到好处,美观有度,而且有个特色,我称之为“瞬瞪”。就是瞪眼时,力出于一瞬,速度极快,而且利落,幅度却控制精准。9 X0 Y9 t, @, t8 D3 O+ l
* I* O5 D9 X) u2 L$ I5 j0 L. I) w
. W) s0 E. g0 G1 |2.凝视——《七侠五义》之“美人如玉剑如虹”,昭昭遥看烛火,寄情于上。, ^7 I. n; j& f8 o" s
问如何用眼睛表达感情,凝视是第一课要学的。这种凝,是凝而不动。小焦凝目用的最多的是两种,一个深情相对,一个黯然神伤。这些镜头实在太多了,你们自己随手抽张碟观摩去,我不废话了。这里感慨一下小焦练眼神的事。我想焦迷都知道小焦是天生的老花眼,而且目光是散的,当年为了练出展昭眼神的锐利和凝聚力(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昭昭,也有可能是更早的角色),愣是对着烛光练聚焦。这也是我举上述“美人”里这个例子的原因。桌上一烛火,桌边相思人,不顾凝目苦,愿铸侠客魂。 [( o* h3 E: o- E/ b3 }
0 d! ^0 d8 u& k0 o, }/ z0 m" ~/ R& k
4 ?3 o" [5 n5 c+ f4 G! r' ^3.游移——《七侠五义》之“包公斗法王”,邪昭一剑刺去,公孙消失,视线左右游移。5 Q' i: I; ^ k
小焦动眼珠可算得上绝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分析一下。一般演员演戏,比方要他看向一边,十之八九连脖子一起转,有的连身子都会带上。但小焦的演法不太一样。如果是慢看,他的眼神会先抛出去,如同引玉之砖,随后再转脖子等等。当然,这种演法的人还是有的。所以我说的绝,是指快看的时候。小焦的快看,如果是在视线范围内,脸部不动,就直接只动眼珠。由于眼珠动的速度快,位置准,就给人一种人心定、目锐利的感觉。
' ^8 |6 F; J" L; o' q K( _# ?3 S; U6 _% a
6 V% p- g& B. I8 f- Q
( i7 P' H0 s9 n+ I. j$ i: r) |7 I而我上述举的例子,跟我刚才解释的还有一些区别,可以说是特例中的特例。) z" u' {( S' J8 O
! ]0 b, q5 C; ]; e0 V
' c2 K; `, j5 f9 H) c. J大家应该都有看过中邪的昭昭吧,目光空洞,毫无感情。要把目光放空,基本做法就是目光不动。因为一动,人的灵活气就又回来了。而上述一例,小焦居然能做到在目光空绝的情况下,还能快速移动眼珠。这个镜头,我当时一看就彻底花轰了。不但为邪昭,也对小焦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别问我这种演法的原理,我真解释不出来,此乃本学术文的瓶颈,哦不,是黑洞,我还想问小焦是怎么演的呢。! w2 I5 V$ ]4 q. |; C$ S
3 j+ ?1 ~3 P6 e; w
: Y2 b# G; Q- X6 i* A+ u最后要特别提一下《武当1》里头一个眼神,幸亏网友“开封府的鱼”提点,我的确是记得看《武当1》的时候曾被某个地方煞到过,可因为对整部片子好感不佳,居然给忘了,后来好努力才想起来。这里偷懒就直接拷贝“开封府的鱼”的原话,请大家感谢她的分享——“《武当》里李若彤扮成焦的样子去决斗,在客栈的时候。小二问伪造的焦:见到那位姑娘没有。伪造的焦为了不暴露身份没有说话而是用了一个清高加鄙视的眼神,哇噻!这个眼神超超超像李若彤的那种清冷眼神,拜倒在这个眼神下,神情动作好模仿,眼神居然也行啊。”
) E& W) S# \/ ~$ Q" m3 w1 [
; X- b; i* S A! \+ Y- a1 D E& `7 K5 `' v" p
说完眼睛再来说嘴。别当我那么无聊在那里拆五官。只是如果你是在看过大部分后期焦剧后再回头去看一下较早的《苍天有眼》等剧,一定能对我这里把嘴形上的表演拉出来说深有体会。
/ M/ H" N: ~* G
( O' E" T+ S3 b. J% I, E9 ] # g" z$ g+ Q' P# ^6 ?$ f9 V
小焦前期的作品,对嘴形控制并不讲究,这里用“讲究”而不用“到位”两字是想告诉大家,并非是嘴形不对,而只能说完美度不够。这里甚至要把《七侠五义》给含括进去。我曾一度哀怨,说焦版昭浑身上下就两个缺点,其一,下排牙齿不齐;其二,咬字不准,平翘舌不分。嘿,全是嘴上的。我想这是事实,没人会辩驳我说的吧。
$ H2 Z: m. b' Y; C4 b* ?9 k1 k/ W7 t: \$ h
: a! ?( E; Y* R" I75是在《苍天有眼》之前的作品,但是之所以大家不会过度挑剔焦猫的嘴,是因为展昭这个角色本身形象要比孟少白上乘。展昭不会长时间撕心裂肺地喊,一般都是轻言轻语,即便喊,嘴形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容易暴露短处。
8 i% p' j9 k/ N, ~8 P2 N# G" B2 s% ^
0 I+ E; \# B5 e6 [. t其实有的时候偶尔的变形也能有不错的效果,比如《捆龙索》第一集中,展昭误以为小宝被烧死,愤慨以极。当时小焦的嘴巴是咬牙切齿地抿起,嘴形压得极扁,就形象上算不得好看,但这样的愤怒表现倒有点孩子气,挺可爱的。关于这个镜头,如果你手边的是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的盘,恭喜你,不用去找了,肯定看不到,因为该出版社截掉了所有过场的镜头。华视出版的字幕版我不知道有没有被截掉。韩国字幕版也不清楚,但我知道韩国版的截掉的内容不少。真要看大概只有去找有上海东方台标志的录像翻刻版了。我之所以会记得,你们应该感谢我的记忆力,这十三年俺忍辱负重被人鄙视记忆力低下,就因为俺脑子里的记忆细胞就用来装这些了。
( k$ A' |( Y! w( b4 H' U+ r
* k# _) h4 y* ]' ^ : c7 z) N \5 w
而从《施公奇案》起,小焦似乎对嘴形上的表演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前一些过度的地方都收住了,连下排牙齿不齐也处理的比较小心不容易让人发现。到现在,嘴形控制基本已臻完美。
8 j' C8 d% W- n$ E" T
; h- s2 K- n. w3 Q! K* R(五)语言演技
: E* g/ E7 {* c9 Y6 P此外嘴上的表演还有更重要的一处,并非视觉,而是指语言上的演技。坦白说,这是小焦演技的弱项。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普通话不太标准”。0 C) r2 r3 }* C7 ?% F# M# E) ] I
0 C+ c( L# T8 g0 F# J. ~5 Q
0 _; h! r' x |% w& T& Q不过后来我才有所领悟,当看了《花落花开》(小焦96年拍的时装剧,上海是97下半年播的)我突然就意识到原来小焦的语言咬字方面还不算很糟,搞了半天,原来在75里不是他太差,而是其他演员都太好了(发誓,这里绝对没有半点偏袒小焦的因素,以上全是当年内心的感觉,所说言论敢作为呈堂证供,不相信的给我去看《花落花开》去,有比较,才知好恶)。2 F' F) u3 r- W& i$ |
- @4 C5 Q4 [. ], g/ W- K1 S. T" Z 2 R7 r* |8 C0 s( d" f9 D/ U
其实我个人不爱看现在的戏是因为大多都是后期配音。这让很多语言演技不好的演员钻了空子。语言的运用,在演技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那点睛的一笔,再是外形好看的龙,没了眼睛,如何飞龙在天?虽说同步录音问题有很多,比如杂音,比如围观(在横店拍戏,百分之百都是后期配音,那恐怖的人流),但却是最好反应演员语言演技优劣的方式。即便原演员亲自后期配,但失了现场拍时的氛围,多少总有些不到位的。所以对于像小焦孙哥这样我想欣赏其演技的演员,最想听的还是他们的原声。
$ i7 Z o4 }+ L
. Z* @& F- w w6 p- S% ^6 T( U
0 g& W: p& |0 @0 E1 O: E9 D1 c语言上,小焦除了咬字不准,声音悠扬顿挫、语调轻重缓急倒还是可圈可点的。这里我想提一下《青蛇与白蛇》里面的法海。不同于先前的石君宝,法海的语言语调明显有了改变,更沉稳更具韵味。
. K; L- v6 i& I; E2 w5 u: _" n# G% n7 S. V' w0 [
4 ]+ s: O% K" a7 K2 N: _
但窃以为仅凭这样似乎还不太够。小焦在语言上特别突出的我说不出什么例子,又不好老是死咬着他咬字发音不放吧。唉,没法子,俺又要很不厚道地把孙哥抓出来了。(孙哥:偶怒了!你又抓我干吗?还当垫背?0:哪能啊,这次可是请您老出来现身说法的。再说兄弟有难,您还能不帮衬一把?)) p0 B3 V. J* f' P5 _ a0 b! C
拿孙哥在《木兰新编》里苏吉利这一角色来探讨一下。我不得不说,我个人对小吉利的喜爱是远远超过他演的杨逍和白玉堂的,而理由就是孙哥在这一角色上赋予的语言演技的多变。孙哥塑造角色属于绝对全方位立体,有的时候一个角色就能赋予一种语音语调。而小吉利这个角色,孙哥赋予了他不下三种方式,而且转换之灵活,音节之多变,叫人瞠目结舌。我有一高中死党小烟眼高于顶,几乎从不看中国的电视剧,她的说法是,剧本漏洞太多,演员演技太差(不素偶家小烟崇洋媚外,她可素地道的国文化爱好者,实在是她的欣赏水准要求太高)。而在我们窝家闲聊的时候正好电视里放孙哥此片,于是顺便地她也就看了两眼(若是我推荐给她,她打死都不会看的),然后赞叹道:“这演员是谁?演技真好。”我当时一惊,惊得绝不是小烟她居然不知道孙哥,而是她赞过演技好的,压根没几个。而她看待小吉利的理由跟我一样,佩服他灵活多变的语调语音转换能力。前一秒还是尖细搞笑故意咬字不准,下一秒已经变成深沉的男中音用美声法发音,真是强悍地让人拜服啊~~~9 s+ p' K9 I( v* w1 E0 B
. V2 @! k! d/ ? Z& {) p, }* G
6 ^$ a4 j4 `3 T: A/ i* Z[ 本帖最后由 团子 于 2009-4-4 21:11 编辑 ] |